推荐文章
热门文章
- 01-09“全社会都关注我 我不能放弃”
- 10-21泉州举办网络文化节展示世遗魅力 持续至1
- 12-12日媒披露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策划案本该有的
- 01-02神仙打架!全运会10米跳台名单出炉张家齐
- 11-19沈阳市沈北新区虾稻共作“双丰收”
- 01-01“滤网”行动 撕开黑机油的“名牌外衣”
- 03-24丝绸之路的蚕宝宝也是一味难得的好药
- 11-06注意!广西这些地方即将封闭施工,禁止车
- 12-24杭州野生动物世界 首次人工孵出红绿金刚
- 01-30渤海证券维持东方财富增持评级:业绩表现
- 11-1610米跳水冠军全红婵超可爱的搞笑表情包真
- 12-21东百集团(600693)股票价格_行情_走势图—
- 02-07女子醉倒在楼道被51岁大叔捡回家经过4小
- 11-02桂林结合重要节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-广西
- 01-13《乔家的儿女》心理解析:乔一成跟叶小朗
- 10-14旗袍在香港的那些事儿-中新网
- 11-24《刺殺小説家》票房破9億 信念感打動觀眾
- 02-10紫堂幻吧-
- 03-06非遗“大餐”摆上中国•滨州第
- 12-07中国机油滤网市场调查研究报告
主页 > 合作推广 >
拯救黄河土著鱼
每年3月,黄河雅罗鱼进入繁殖期,这是省水产科学研究院种质资源库负责人赵道全最忙的时候,也是最有收获的时期。
3月18日,在位于卢氏县文峪乡磨上村的野外科学观测站,赵道全正调试孵化设备,为黄河雅罗鱼的人工授精试验做准备。
黄河雅罗鱼曾广泛分布在黄河干支流,由于上游大型水库修建限制鱼群洄游,自20世纪90年代起,黄河雅罗鱼的资源量严重下降,到2013年已处于濒危境地。
去年,通过赵道全及其团队的科研攻关,黄河雅罗鱼这一土著品种在国内首次人工繁育成功。眼下,他们正在为提高出苗率而努力。
据统计,20世纪80年代,黄河流域栖息的鱼种数达190多个,不乏黄河刀鱼、北方铜鱼、黄河鲤鱼等知名鱼种。2007年,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的鱼种数下降到78种,超过一半的鱼种消失不见。2016年发布的《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》显示,24种黄河土著鱼处境堪忧,其中4种被评为极危,10种被评为濒危。
为拯救黄河流域珍稀鱼类资源,2015年,依托省水产科学研究院,我省成立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,开展水产种质资源活体、标本及细胞和基因等遗传材料收集、保存、利用等,目前已保存有黄河鲤、黄河鲶、黄河雅罗、拟鲿等33个种类、2万余份种质资源。
在建设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,通过人工繁育技术,扩大种群则显得更为迫切。在33个原生种群珍稀鱼类中,最幸运的莫过于拟鲿,它被称为“牛尾巴鱼”,2017年,赵道全团队收集了1000余尾拟鲿亲本,研究其生活习性。2018年,首次成功实现人工繁育,并不断提高出苗率。
提起人工繁育拟鲿的过程,省农科院长垣分院的武慧慧最有感触。“一到繁殖期,连续半个多月都不得闲,我们24小时轮流值班‘照看’。”武慧慧回忆说,下午3点,开始拉网、挑鱼,打催产针;次日早上5点,打第二针;下午5点,再开始挤卵,一干就是仨小时。受精卵孵化后,每隔一小时,还要观察记录胚胎发育的情况。
如今,随着人工繁育技术的成熟,拟鲿已具备补充自然资源的条件。这两年,赵道全团队先后在黄河支流洛河段和黄河下游长垣段放流2万余尾拟鲿。
拯救拟鲿只是一个开端。去年6月,赵道全团队在黄河下游长垣段采样时发现了3条鳗鲡,多年不见踪影的鳗鲡重现黄河,说明黄河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
今年2月起,黄河中下游迎来史上最长禁渔期,“从3个月调整为4个月,这是保护黄河珍稀鱼类迈出的一大步”。赵道全呼吁,希望更多的人投入到保护母亲河的行动中来,共同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,让更多的珍稀鱼类现身黄河,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。
依托河南省水产种质资源库,借助科技力量,越来越多的鱼类资源得以保存,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,更是给后代留下的珍贵自然资产。